“廁所革命”開始,公共衛生間設計這些必須注意
技術要點
1、應設置前室,且衛生間的門不宜直接開向營業廳、電梯廳、顧客休息室或休息區等主要公共空間。
2、中型以上(總建筑面積不小于5000m2)的商店建筑應設置無障礙專用衛生間,小型(總建筑面積小于5000m2)商店建筑應設置無障礙廁位,大型商店(總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宜獨立設置第三衛生間。宜設置獨立的工具間。
3、衛生設施的數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CJJ14—2016《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的規定,且衛生間內宜配置清潔池。
4、當每個衛生間大便器數量為3具及以上時,應至少設置1具坐式大便器。
廁位及潔具設計要點
1、洗臉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與側墻凈距不宜小于0.55m。并列洗臉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間距不應小于0.70m。單側并列洗臉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對面墻的凈距不應小于1.25m,雙側并列洗臉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80m。浴盆長邊至對面墻面的凈距不應小于0.65m。
2、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離不應小于0.70m,宜為0.80m。小便器之間應加隔板,小便器中心距離側墻或隔板的距離不應小于0.35m,宜為0.40m。
3、內、外開門的蹲便器廁位分別不應小于0.90m寬×1.40m深和0.90m寬×1.20m深。廁位寬度宜為1.00m。
4、內、外開門的坐便器廁位分別不應小于0.90m寬×1.50m深和0.90m寬×1.30m深。廁位寬度宜為1.00m。
5、 在衛生間內及廁位隔間內,應為人的出入、轉身提供必須的空間,其空間直徑為0.45m。
6、 在交通建筑和商業建筑衛生間內,宜在廁位隔間內提供900mm×350mm的行李放置區。
7、公共廁所墻面必須光滑,便于清洗。地面必須采用防滲、防滑材料鋪設。公共廁所的建筑通風、采光面積與地面面積比不應小于1:8,外墻側窗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增設天窗。南方可增設地窗。公共廁所室內凈高宜為3.5~4.0m(設天窗時可適當降低)。室內地坪標高應高于室外地坪0.15m。
8、公共廁所應合理布置通風方式,每個廁位不應小于40m3/h換氣率,每個小便位不應小于20m3/h的換氣率,并應優先考慮自然通風。當換氣量不足時,應增設機械通風。機械通風的換氣頻率應達到3次/h以上。設置機械通風時,通風口應設在蹲(坐、站)位上方1.75m以上。大便器應采用具有水封功能的前沖式蹲便器,小便器宜采用半掛式便斗。有條件時可采用單廁排風的空氣交換方式。公共廁所在使用過程中的臭味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T 17217《城市公共廁所衛生標準》和GB 14554《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
其他設計要求
1、地漏與地面混凝土間應留置凹槽,用合成高分子密封膠進行密封防水處理。地漏周圍應設置加強防水層,加強層寬度不應小于150mm。防水層在地漏收頭處,應用合成高分子密封膠進行密封防水處理。
2、地漏應選用耐腐蝕和水封性能可靠的地漏。
3、廁位隔間的門及隔板應采用防潮、防劃、防畫、防燙材料。
4、廁位隔間的門應采用升降式的合頁(具有自閉功能)和顯示“有人”、“無人”標志的鎖具,并可從外開啟。
5、衛生間宜采用節水型和感應型衛生設施。
施工安裝要求
1、安裝各種隔板時,須保證隔板平直穩定,連接完整牢固,外貌整齊美觀。
2、洗手盆與化妝臺面之間,浴盆與墻面相接處均應用防水密封膠密封。
3、所有預埋鐵件均需除銹后刷防銹漆1道,露明部分再刷調和漆1道。使用的油漆種類及顏色由工程設計確定。
4、衛生間的地面及樓面防水,地面排水坡度、排水方向、地漏設置等,均應按照工程設計及圖集中的要求,精心施工,嚴防滲漏。
人性化設計
設計出合乎使用功能的空間必須以實際使用情況作為設計的前提和依據。要使公共衛生間為人所用,就要充分了解使用者——“人”的需求并了解人體活動的各項功能尺寸,男女使用者的不同特點等。
1、商業建筑衛生間的入口設計在考慮視線阻擋的前提下取消實體門設計;內部設施宜采用感應潔、器具以避免二次污染。
2、考慮到顧客使用和保潔方便,衛生間蹲位宜不設臺階,需在建筑設計中降低結構板高度。
3、在衛生間內設無障礙專用廁位時,通道寬度應保證輪椅轉彎半徑。推拉門、平開門的把手應選用橫握式把手,通行凈寬不小于800mm。大便間門開啟方向宜采用內開,避免互相影響。
4、商業建筑宜設置母嬰室;女衛生間內宜設置嬰兒整理臺。